兰州:六大提升工程 开创和谐幸福城关建设新局面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1-13 阅读量:
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老百姓收入、统筹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和创新社会管理等,这些凸显民生情怀的话儿,时刻都在温暖着国人的心。而让老百姓过上更好更体面的生活,是各级党委政府永恒的责任和追求。2015年的钟声还萦绕在耳边,城关区作为兰州的中心城区,将推出哪些举措来推动经济跨越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百姓生活的更幸福?
虽然深冬的金城已是寒风刺骨,但城关区人代会会场温暖如春。来自城关区各界的数百名人大代表和2014年积极应对压力圆满完成年度任务
2014年已经过去。这一年,是城关区着力打造和谐幸福城区、加快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城关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政协监督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形势,着力稳增长、调结构、强管理、惠民生、促改革,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0.5亿元,同比增长10.5%;完成一产增加值1.7亿元,同比增长4.9%;二产增加值107.17亿元,同比增长8.3%;三产增加值551.63亿元,同比增长1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4.17亿元,同比增长1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32亿元,同比增长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7亿元,同比增长18.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62元,同比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21011元,同比增长14%;万元GDP能耗下降3.2%。
致力提质增效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坚持项目带动,突出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强化政策引导和精准扶持,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实施重大项目100个,完成投资240亿元,同比增长13%;开工复工项目90个,较上年净增30个。酒钢结算中心等34个项目进入主体施工,居然之家等18个项目竣工投用。全省首个大型城市综合体万达广场开业运营。签约引进重大项目295个,到位资金460.8亿元,同比提高35.3%,引进民生银行等“500强”企业9家。“兰洽会”签约项目当年开工率达到60%以上,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为兰州新区引进项目7个,到位资金7.5亿元。积极包装申报省市重点项目21个,争取到位资金3.5亿元。
服务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0.26∶16.22∶83.52,三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淘宝特色中国甘肃馆等6家电商平台建成运营,实现交易额206亿元,同比增长54%。甘肃信合、联合弘、焦家湾粮库三个物流园区功能不断完善。举办汽车交易会等展会活动54次,成交额达70亿元以上。实施华夏收藏文化博览园等6个文化产业项目,完成兰州创意文化街区一期改造。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5.25亿元,GDP占比达到4.92%。旅游业总收入增幅达到26%以上。中科大厦等5个总部经济项目竣工,陇星总部经济示范园区入驻总部企业28家,九州“主食厨房”入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53家。
政策扶持精准发力。坚持政策引导、改革驱动、科技创新、龙头培育,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389.85亿元,GDP占比达到59.06%。制定出台《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现代服务业扶持办法》、《陇星总部经济示范园区扶持办法》等文件,设立规模达1.04亿元的4个发展基金,全力支持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投入资金6297万元,精准扶持小微企业1634家。加快推进注册资本登记改革,新增各类企业5840户,同比增长105%。建成生物化工专业孵化器,扶持科技小微企业60家。加快培育企业上限入库,新增工业和商贸限上企业64家。
发展空间更趋优化。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11.5亿元,包装策划兰钢小区等19个棚户区改造项目,一只船片区等8个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东岗八栋楼等11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和建成安置房34.6万平方米。碧桂园二期等4个项目加快推进,白道坪南区整体改造项目正式启动,马家沟新农村二期顺利推进。
强化城市建管环境面貌不断改善
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加强精细化管理,坚决打好大气治理攻坚战,人居环境更加优化。
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配合全市基建项目完成拆迁50万平方米。轨道交通1号线、北环路、“断头路”改造、“上跨下穿”等17个项目顺利实施。完成路网建设投资9000余万元,910#、915#道路竣工通车,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6.1公里,完成人行道改造9条。完成小街巷亮化100条,划设小街巷停车泊位4000个。建成流动公厕16座、标准化菜市场5个、便民菜店20个,改造“三不管”楼院59个。
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加强。全面落实《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实施意见》,严格实行“六职合一”的网格化包干管理机制,不断加大违法建设和重点区域市容整治力度,初步形成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格局。投入资金2330万元,购置环卫专业车辆57台。加快推行垃圾收集不落地,居民楼院实现垃圾道全封闭。出台《五城联创运行管理办法》等4个办法,实行周督查、半月通报等工作机制,“五城联创”工作取得实效。投入资金4500余万元,绿色市场等5处地质灾害隐患得到治理,完成大浪沟、老狼沟、烂泥沟重点段清淤疏浚,大砂沟洪道三个标段综合整治工程顺利完工。
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二、三期建设加快推进。完成营盘岭“兰州战役遗址”等绿化项目6个、皋兰山大型泵站改造等水利工程7个。改造和新增林地2610亩。徐家山公园晋级国家3A级旅游景区。实施城区绿化提质工程,完成雁滩公园改造和4条道路绿化提升,新建改建小游园5个。投入资金1.28亿元,全面完成经营性茶浴炉改造、燃气锅炉余热回收利用和高坪地区小锅炉改造,城区68.47万平方米、6658户未供暖设施得到改造。实行县级领导24小时带班督查等5项机制,网格化监管责任全面靠实,全区万名干部职工投身冬防工作,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13天,创2001年有监测记录以来全年天气优良率指标最好成绩。
加大投入力度民生事业加快发展
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加大投入,千方百计扩大公共服务资源。42件省、市、区列为民兴办实事全面完成。
教育事业均衡优质发展。制定出台教育资源扩容增量等6个意见办法,实施中小学改扩建、“还地于校”项目14个,新开办小学、幼儿园5所,新增办学面积5.16万平方米、学位3370个。全面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建成教育发展联盟3个、现代化学校2所。扶持163个民办托幼机构优化发展。选聘、引进优秀人才133名,挂牌成立名师工作室45个。实行骨干教师交流和名班主任津贴制度。建立校园安全保护区,建成校车安全管理平台。全省首批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中医骨伤科医院建设加快推进,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打造省级重点专科医院1家、预防接种门诊10家。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体化管理,搭建社区首诊信息化平台,实现省级医院双向转诊、远程会诊。评选名中医39名,打造社区精品中医馆17家。建成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34个,形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推行“陇家福”人口计生服务模式,建成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示范区。
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改造提升街道社区文化活动场所8个、农家书屋6家,建成文化广场1处,新建社区学校少年宫4个。成立了城关区书画院。51支群众文化队伍通过市级等级评定。首次开展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和区域文化资源普查,广福寺迁建保护方案通过评审。新建全民健身路径30条,建成滨河路绿色健身步道3.8公里。完成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开展国民体质监测3100人。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民生就业360”品牌服务内涵不断深化。雁滩劳务市场建成运营。建成省级创业孵化基地2个、大学生创业就业见习基地3个。实施就业服务“1133”计划,新增就业4.6万人,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7%以内。投入资金5700余万元,将7971名失地农民和公益性岗位、政府临聘人员纳入养老保险统筹范围。实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标工程,将城镇职工三级、二级、一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65%、85%和90%。完成“五险合一”工程,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达到126家。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812套,建成2937套,分配入住2970套,发放廉租房补贴651.6万元。改造农村危房50户。将386个“三不管”楼院纳入物业管理范围,覆盖率达到94.8%。
社会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大。成立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清理规范低保家庭684户。城乡低保标准提高了15%。实施贫困大学生、孤儿助学和特困群体重特大疾病等各类救助,近3000名困难群众直接受益。打造“市民爱心十元捐”、“小白杨慈善一日行”等慈善公益品牌,发放各类救助金1.09亿元,救助困难群众21.9万余人次。启动虚拟养老院选址扩建工程,完成“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新增日间照料中心5家。启动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建设,将2087名重度残疾人纳入居家托养范围,为3150名特困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完成200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荣获“全国残疾人之家”称号。开展“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基层政务和惠农资金政策全面公开。深入推进联村联户“千家帮扶、六大行动”,落实帮扶项目25个,帮扶困难群众8万人次。
社会治理不断加强。投入资金3000万元,购置流动警务车30辆、警务岗亭10座,新增高清探头1000个,街面见警率和技防设施覆盖率大幅提高。深入推进社会治安“大巡防”体系建设,新建区级社会管理综合指挥调度中心,构建城区“半小时法律服务圈”和“视频援助网络平台”,强化巡防队伍建设,464名民警、协警下沉基层,社区治安力量不断加强。新建24个街道维稳综治信访司法中心,全面推行风险评估和领导包案机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835件,信访总量、进京非访量分别同比下降15.1%、73%。出台《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消防安全、道路交通等十大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全面下降。实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和红黑名单制度,创建平安市场13个、食品药品放心门店77家。配合市上妥善处置“4·11”局部自来水苯超标事件,修订应急预案35个,开展应急综合演练30余次。
坚持勤政为民强化政府自身建设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严格依法行政,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升行政效能。
工作作风有效转变。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2190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委相关规定,深入推进清车清房工作,清退办公用房7236平方米,精简决策议事机构和领导小组55个。实行重要会议和活动预安排制度,全区性会议、文件下降40%和20%,评比表彰、庆典活动减少93%和45%,“三公经费”下降13%。
职能转变步伐加快。启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重新组建食药监局等4家单位,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分类工作,撤并行政事业单位13个。制定政府行政审批目录,撤销行政审批事项8项,梳理完成“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开展街道社区行政服务分离试点,实行“一口接件、归口办理”服务模式。建成社区三维便民服务系统,新增社区社团组织150个、志愿服务工作站129个。在三维信息服务、养老服务、残疾人托养等领域,开展了购买社会服务试点。
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出台《区政府工作规则》,组建政府法律顾问团、金融顾问团参与重大决策。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3件、政协委员提案116件、民情通服务热线转办件36801件、网民留言2048件,办复率均达到100%。制定出台《财政预算管理办法》等3个制度,建成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130家单位预算实现明细化全公开,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财政资金直接支付率居全市首位。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和领导任中审计,审计核减工程款9514万元。全面落实大督查机制,57件行政效能投诉全部办结。
此外,人防、地震、民族宗教、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动员等工作全面加强,支持工会、团委、妇联、工商联和各民主党派积极发挥作用,档案、保密、史志、侨务和对台事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圆满完成了金鸡百花电影节、兰洽会、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等重大节会活动保障任务,120多项工作受到了国家和省市的表彰奖励。
政协委员汇聚在这里,兴奋而认真的讨论着由张永财区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这份经过多次征求意见建议、区委常委会审定的工作报告,究竟描绘了什么样的蓝图?为让社会各界和省城百姓对城关区委、区政府提出的美好愿景有个全面的了解,记者对城关区政府工作报告进行梳理,将其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公布于众。
挑战逼出思路,机遇催生动力。面对机遇和挑战,城关区主动作为,绘出了美好蓝图。蓝图绘就怎样去贯彻落实是关键,这不仅要党委政府把好关掌好舵,更需要代表委员们建好言出好策,这样才不会辜负百姓的重托,人民群众更是翘首期待。当然我们也会相信,生活工作在这座城市的每个人,没有人不渴望城市变得更美丽,身边市容环境越来越宜居宜业,日子过得更加富足和更为体面,各行各业也不会拖发展的后腿。
2015年实施六大工程力争GDP增长8%
2015年已经到来。这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这一年,城关区将会推出哪些大举措,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改善民生使百姓生活得更幸福呢?报告明确提出,通过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区经济工作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转型发展为突破,着力实施项目引领、产业升级、形象提升、民生改善、社会治理、改革创新六大提升工程,加快建设西北金融商贸服务中心、西部科技教育创新中心、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往中心的核心功能区,不断开创和谐幸福城关建设新局面,全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左右,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3.2%。编制完成“十三五”规划,办好十件为民兴办的实事。
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坚持项目带动,更加突出主导产业培育,更加注重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在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上实现新突破。
不断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实施100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40亿元以上,力争产业类项目投资占比达到60%以上,确保13个以上项目竣工,15个以上项目开工建设。紧扣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突出前期策划和招大引强,力争年内引进项目280个以上,到位资金425亿元以上,“四个500强”企业入驻10家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占比达到60%以上。为兰州新区引进项目7个,到位资金7亿元以上。包装储备项目50个以上,确保10个以上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市重点项目计划,争取资金2亿元以上。
加快提升产业服务能力。围绕旧城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修订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编制出台《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建设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规划》,力争批准实施《九州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成立现代服务业办公室和孵化器建设发展领导小组,建成现代服务业统计信息平台,组建电子商务、会展经济和现代物流等三个行业协会,建立部门街道服务企业联动机制。安排3000万元现代服务业发展基金,设立20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科技企业发展引导资金达到3000万元,大力支持文化旅游体育产业。争取省、市政策支持,整合优化各类扶持政策,提高政策扶持的精准度和操作性。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扶持六大新兴业态,培育规模以上服务型企业30家以上,三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5%以上。培育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加快三维商城等六个电商平台建设,完成电商培训3000人次以上,推进传统商贸业电商应用,建成50个社区电商便民网点,交易额达到260亿元以上。加快发展会展经济,举办展会活动50次以上,实现交易额80亿元以上,不断扩大兰州国际汽车博览会等会展品牌影响力。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快推进非公经济大厦等15个总部项目。规范发展物流产业,启动甘肃信合物流园三期工程,提升改造联合弘和焦家湾粮库物流园,探索建立第三方小区物流联盟,着力打造黄河北、东部两大物流集群。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建成文化创意产业、传统民俗产业孵化平台,加快推进大兰山景区、华夏收藏博览园等文化旅游项目,培育20个民间博物馆,力争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7亿元以上,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占GDP比重进一步提高。创新发展科技产业,制定出台《专利费用资助办法》,支持生物化工孵化器优化发展,新建创意设计专业孵化器,培育小微科技创新企业20家以上。加速发展金融业,配合市上完成兰州农商银行组建工作,引进金融机构2家以上,争创省、市金融创新示范区。
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推进青白石和九州两个片区土地开发利用,加快土地熟化和收储出让进程,同步建设配套设施,为布局产业、抽疏人口提供充足空间。全面推进青白石区域土地整理开发,加快碧桂园二三期、白道坪南区改造项目,为兰大新校区启动做好协调服务,完善青白石区域开发建设规划布局,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利用九州开发区纳入兰州高新开发区二级园区的优惠政策,加快九州园区“增容扩区”步伐,完成九州区域未利用地地勘工作,启动三条?H、三条沟土地整理开发,加快布局发展一批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加快提升城市建管水平
完善城市基础服务功能,切实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城区。
加快棚户区改造进程。坚持老城抽疏导向,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借鉴外地棚户区改造先进经验和模式,扎实做好项目凝炼包装、手续办理、跟踪服务等工作,探索异地安置优惠政策,加快棚户区连片改造步伐,同步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区域人居环境。加快推进政府开发项目,争取国家开发银行二期贷款资金6.4亿元,完成兰钢小区、一只船片区项目征地拆迁,确保安置房全面建设。全力服务企业投资项目,加快推进中科院棚户区改造等5个项目,新开工八冶等12个改造项目,凝炼储备开关厂等16个项目,力争改造面积达到90万平方米以上。深入实施城中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沙洼河等13个项目的设计方案审批和土地报批等工作,开工建设东岗镇甸子街等7个项目,加快建设滩尖子等6个项目,开工和建成安置房30万平方米。
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市上轨道交通等19个重点市政项目,全力完成征地拆迁6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北环路、雁白大桥建设,启动盐什公路项目。新建903#北延段等5条道路,维修加固杨家湾吊桥。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完成605#、606#道路给水管网铺设。建成5座标准化公厕、3个垃圾转运站、4个绿化市政管理站。完成100条小街巷路灯亮化。新建1个综合水产批发市场、4个农产品交易市场和标准化肉菜市场。
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建立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制度,严格落实街道、执法中队主体责任。建成数字化管理二级平台。实行新型考评机制,强化主动管理、常态化管理。严管重罚违规行为,切实提高“门前三包”落实率。建立违法建设“巡查预防、信息上报、责任追究”监管体系,重拳打击偷建抢建行为,遏制违法建设蔓延势头。落实环卫作业责任制,搞活用人机制和内部分配机制,推进承包制改革,逐步向政府购买服务和环卫作业社会化转变。配建小区垃圾转运站,取消主次干道垃圾收集点,严格实行垃圾不落地制度。实施创建卫生城市十大提标行动,建立三级联动、四级网络机制,达标率实现90%以上。开展市容专项整治行动,完成兰洽会等重大节会活动保障任务。
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大兰山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引进社会资本,加快大兰山景区建设。推进城市出入口绿化提升工程,新增两山绿化造林500亩以上,完成皋兰山、北出口绿化水利管网改造。制定绿化精细化作业办法,实施南河道景观改造工程,完成雁滩地区605#、606#、607#3条已建成规划路的绿化,新建改造3处小游园,新增绿地100亩以上。坚决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城区未供暖设施改造,淘汰报废老旧黄标车。严格执行空气质量新标准,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加大焚烧垃圾等低空面源污染和二次扬尘的监管,确保优良天数达到市定目标。推进大砂沟洪道综合治理,实施老狼沟、大浪沟、鱼儿沟和石门沟清淤工程。加快皋兰山区域3处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逐年安排搬迁避让过渡用房。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坚持把更多的财力投向社会事业,加强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和能力建设,着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社会满意度。
深入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实施7所学校、幼儿园改扩建项目,新增办学面积1.8万平方米、学位2000个。推动多种模式办学,深化网络化教研、高效课堂建设,打造4所现代化学校、15所特色学校。启动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扶持130所民办托幼机构规范优质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出台《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推进校长交流、教师交流轮岗工作,选聘引进一批优秀教育人才。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建成全区校园安全监控平台。新建科普讲堂5处,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完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立“社区保健、中心诊疗、专科在区、双向转诊、民营补充”的医疗卫生分级管理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加大社区医疗卫生监督执法力度,着力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建成启用中医骨伤科医院住院部大楼。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全覆盖,打造2个名老中医工作室,创建全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区。整合人口卫生服务资源,推行计生卫生健康服务网格化管理,实现卫计公共服务全覆盖。
加快建设公共文体服务体系。推进城关区文体中心项目。建成国家二级文化馆、兰山全国名家书法馆,实施兰山长廊二期文化建设。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完成区域文化资源分类分级评估。培育4个文化类社会组织和单项体育协会。改造建设小剧场3个以上。新建30条全民健身路径,建成伏龙坪1000米登山健身步道,推动3所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编制完成国家文物保护档案,启动非遗文化进课堂系列活动。深化文明城市共建共创机制建设,完善志愿者活动管理体系,巩固提升社区学校少年宫管理服务水平。
加快发展社会养老事业。出台《促进养老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服务体系。完成虚拟养老院异地扩建工程,建成1000平方米的六大服务中心和服务大厅。规划建设城关区老年综合福利院。探索建立新型医疗养老服务模式。新建3家以上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培育发展10家微型养老服务机构,支持5家以上民办养老机构扩大规模,确保养老床位达到2000张以上。启动运行城关区老年大学,联合社会机构广泛开展老年教育活动。
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指数
坚持群众需求导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管理服务力度,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指数。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民生就业360”品牌内涵。新建2个创业就业孵化基地、3个大学生见习基地。搭建公共就业服务和人才交流平台,拓展雁滩劳务市场服务功能。建立就业服务三级管理模式,实现特殊群体就业均等服务,完成职业培训8000人以上,安置3000名以上困难群众就业。发放1亿元创业担保贷款,新增城镇就业3.2万人以上。建成数字化社会保险征缴体系,实现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实时结算。加强物业监管,打造30个物业管理示范小区,实现407个“三不管”楼院物业管理全覆盖,不断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新建6000套保障性住房,分配入住3000套,发放廉租房补贴1000户。深入推进“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全力做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工作,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培育发展休闲观光、生态旅游等现代都市农业,打造30家星级农家乐,促进农民增收。完成5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确保马家沟新农村搬迁入住。
建立社会救助长效机制。继续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补助标准。强化公益慈善类组织登记管理,深入开展“市民爱心十元捐”和“小白杨慈善一日行”活动。完成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培育4个残疾人集中就业示范基地,将3000名贫困重度残疾人纳入居家托养服务范围,完成200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探索建立基本保障与扶持发展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上联下进”和“千家帮扶”活动。推进优抚对象医疗费用即时结算,完成常备民兵分队和24个街道武装部阵地达标建设,积极争创“双拥”工作八连冠城区。
加快平安城关建设。强化社区警务工作,推进155个社区警务室标准化建设。加快公共安全技防体系建设,加强出租房屋登记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集资、“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建成“网上信访大厅”,完善诉访分离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制度,着力解决一批信访积案。整合信访综治维稳工作力量,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矛盾纠纷化解率进一步提高。贯彻执行新《安全生产法》,严格实行安全生产红线工程,全面落实“黑名单”制度,深入开展“十大专项”行动,遏制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加快整合市场监管力量,推动执法重心下移,推行网格化管理,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建成九州“主食厨房”食品安全示范园区,创建60家食品药品放心门店。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攻坚战,扩大食品药品电子追溯系统覆盖面,全面加强小饭桌、小餐饮监管。建成人防应急指挥中心。加强源头治理和风险防控,妥善处置公共突发事件。
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以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目标,以依法行政、深化改革、改进作风和廉政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强化法治意识,推进依法行政。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建立政府法律专家咨询委员会,坚持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健全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和倒查机制。加强学习和贯彻《宪法》,完成“六五”普法工作,强化规范性文件管理,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在两个街道试点整合食药、工商职能,探索食药、工商、质监、执法等跨部门综合执法模式。强化权力制约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司法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达到100%。公布“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继续推进政务和村务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强化改革意识,加快职能转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出台《政府职能转变总体安排和工作计划》,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厘清职责关系,优化组织机构,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进一步理顺街道与社区管理事权,实行街道、社区行政和服务分离,推动“行政化社区”向“服务型社区”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简政放权,承接落实好市上下放的审批事项,及时清理公布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建立行政审批监管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行政务服务并联审批机制,新增17项集中办理事项,实现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贯彻实施新《预算法》,严格落实区级财政预算管理、执行监督办法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规定,细化预算编制、强化预算管理,探索建立预算绩效管理考评机制,实现部门预算决算全公开。提高国库集中支付比例,健全国有资产动态监管体系。统筹推进综合领域改革。理顺政府采购“管采分离”体系,按照市上出台的《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进一步扩大购买服务范围。积极推进公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试点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和土地流转。
强化宗旨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强化行政效能建设。完善重点工作公开承诺、目标管理和督查考核机制,强化行政问责,着力整治公务人员慵懒散慢等问题,进一步提高政府效能和执行力。强化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相关规定,加强调查研究,严格控制会议、文件和评比表彰活动。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压缩一般性支出,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健全反“四风”长效机制,巩固扩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提高政府执行力。大力倡导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每项工作都落到实处,每项责任都落实到人。
强化自律意识,促进廉洁从政。严格落实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按照城关“142”工作模式,全面实行领导约谈、“签字背书”、“一案三查”、督查通报四项制度,深入开展政风行风群众满意度测评。加强重点环节的风险点防控,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探索实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电子监察制度,推行重点项目全程跟踪审计,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数据库,实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任中审计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