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OA      企业邮箱

新闻中心

中国梦·亚太梦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二三线城市限购加码 六成准购房者欲推迟买房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8-25    阅读量:

调控政策持续收紧,二三线城市"限购"政策虽然尚未落地,但北京中原通过网站及门店等渠道的最新调查反映出,二三线城市"限购"虽然对北京楼市的直接影响不大,但是对很多准购房者心里预期影响明显。 

  在这份总样本为3900人的调查中,表示因二三线城市"限购"政策会推迟买房的比例达到了60.6%,超过六成,而表示会加速买房,以规避政策影响的买房的人数只占12%,认为该项政策对自己购房计划没有影响的比例为27.4%. 

  超六成的准购房人因"限购"城市的扩大推迟购房,主要原因是要静观市场变化,确定更恰当的购房时机。而需求的大幅度降低势必对交易量已经表现低迷的北京楼市雪上加霜,进而牵动商品房价下降? 

  调查数据显示,如果限购扩大,目前预计价格加速下调的人达到了46%,但是认为不会大幅下调的也达到了43.7%. 

  按照住建部的标准,新的限购名单,是从国家统计局发布月度房价指数的70个大中城市中产生。因此分析机构基本上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预期限购城市的。北京中原分析认为,一旦限购不同城市将明显分化,但整体来看,受影响城市的数量将占八成。其中20个城市(占比40%)将受到"限购"政策的明显冲击,成交量将出现明显下降;22个城市(占比44%)将受到"限购"政策的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不会太大,成交量将出现小幅回落;其余8个城市(占比16%),"限购"前后成交量将不会出现明显变化。 

  若以现有数据分析二三线城市的"限购"影响似乎不难确定。但业内人士认为,人们对扩大限购后对房价的影响出现如此相悖的判断或与目前限购扩容标准的不尽明确有直接关系。 

  21世纪不动产认为,二三线城市的限购扩容名单迟迟未出台,源于限购标准的不确定。目前媒体披露的住建部限购扩容五大标准十分模糊。如"房价涨幅前列",并未给出具体定义,到底是前10还是前20抑或前30,弹性极大。又如上半年"成交量同比涨幅较高"、"省内涨幅较高"、"群众反应强烈"这些概念,同样没有明确定义,留有较强的自由裁量空间,也给日后的执行留下了很大伸缩性。另外,"外地人购房比例较高"的城市,更加值得推敲。就现在已经执行限购政策的城市而言,这一比例就不低。据21世纪不动产数据显示,成都本地人(含成都郊县人员)购买二手房占交易量的58%;四川省内人员购买二手房占交易量的32%,;外地人购房占购买人群的10%.照此推算,非成都本地户籍购房人口占到42%的比例。究竟怎样的比例算是高,怎样算是低,目前缺乏统一而严格的具体定义,拟限购城市难免以此讨价还价 

  业内人士认为,那些没有纳入国家统计局统计范围的城市,而房价涨幅等方面又超过上述城市,不排除有单边上涨的可能。还有,如果新限购标准得以严格执行,又是以同比房价涨幅数据为根据,就二手房市场来说,遵义、常德、岳阳、济宁、温州5个还未限购的城市,涨幅较大,是否有可能被列入本轮限购名单?这些问题目前都不明确,人们大多在困惑中等待决策层的最终决定。 

  相关阅读 

  一方面,新一轮的限购即将在前期房价上涨较快的二三线城市铺开,对全国的楼市成交量和开发商业绩带来不小的压力;另一方面,有调研称,短期内民间资本不会大规模从房地产市场撤出。 

  昨日,高和投资董事长苏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在新一轮限购到来之际,"不撤出"对于房地产行业是个利好消息。 

  限购导致观望 

  日前,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与高和资本联合发布的《民间资本与房地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短期内,相对于其他的投资方式,房地产依然是较安全和回报率较高的投资方式。购房置业的传统和住房消费的观念转变也尚需时日。因此,民间资本短期内从房地产市场中撤出的可能性不大。 

  而中长期看,城市化及土地资源稀缺性导致住房供需关系将长期处于偏紧状态。调研中九成以上的受访者对房地产市场保持信心,认为房地产业在未来10年内仍会保持高速发展。 

  为完成上述报告,高和投资联合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共同组成课题组,历时半年,走访山西、鄂尔多斯、陕北以及浙江温州等多地。 

  前一轮限购开始之后,不少城市都出现了成交量的大幅度下滑,而资金随之转入未限购的二三线城市,使得部分二三线城市房价出现较快上涨,新一轮的限购,又将这些城市纳入其中。 

  中原集团研究中心提供的分析称,根据住建部公布的新增限购城市5项建议标准,对目前尚未实施限购的42个二三线城市进行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洛阳、廊坊、丹东等13个城市属限购高危城市,即最有可能被列入限购;汕头、中山、淄博等16个城市属限购可能城市,被限购的可能性次于前者。 

  中原集团研究中心根据公开渠道监测的数据,目前10家标杆房企在全国范围内在建和在售的项目共计732个,其中有78%的项目分布在已出台限购政策的46个城市中,其余22%的项目分布在未实施限购的65个二三线城市。 

  《中国证券报》报道称,目前各省正将辖区内各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报送住建部,新一轮楼市限购名单最快8月底出炉。 

  虽然不会大规模撤出房地产市场,但是苏鑫表示,新一轮的限购会使得民间资本经历一段时期的冷却观望。"他们不确定要把资金投向何处,未来的投资策略一定是趋向保守的。"在最初的限购令出来后,许多民间资本都转向了商业地产和二三线城市。 

  不仅是房地产调控影响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目前我国对非法金融活动的整肃,也成为民间资本另一个观望的理由。 

  苏鑫表示,此次对民间资本进行调研的几个区域,都有大量的地下钱庄,也都出现过问题,未来应该也会有问题出现。 

  而近期关注度最高的,莫过于江苏泗洪县辖内的地区出现大批通过非法集资方式筹集资金进行高息放贷的情况,该地甚至出现了"宝马乡". 

  资金去哪儿 

  不管是打击非法金融还是房地产市场调控,苏鑫表示,都会打击投资者的信心。由于传统投资渠道都出现了问题,因此这些民间资本可能转向房地产信托,或者以私募股权基金、政府发债、REITs方式等途径,未来民间资本以新型金融业态参与房地产业将渐成趋势。不过苏鑫也表示,这是一个乐观的判断,目前只有很小一部分人参与其中。 

  大和资本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22日发布研究报告称,开发商正在通过私募和信托的杠杆来调动中国庞大的私人资本,因为限购令和更高的房产持有与交易成本,中国的富裕群体也发现,房地产私募基金或者信托贷款比直接购房更好。 

  但是,对于这一轮抑制投机和投资的房地产调控而言,民间资本以新型金融业态进入房地产领域,是否会继续推高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投资需求,从而加大调控的压力? 

  孙明春表示,从开发商反馈的信息来看,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做好了纠偏的准备,包括价格和销量。但是,这种纠偏作用可能很有限,因为开发商看上去准备充分,而且有大量社会资本(私人资本)去弥补银行信贷紧缩的缺口。 

  不过,苏鑫表示,民间资本进入信托、基金,有利于将房地产投资从需求端转向供给端,也会增加供应。"如果没有资金支持,开发商不增加新开工,不拿地,当需求放开的时候,就会出现供应跟不上的情况。" 

  但事实上,房地产信托已经出现了收紧的迹象。苏鑫表示,还是应该允许这些投资渠道畅通。"现在大家认为只要是给房地产提供投资平台都是错的,但关键是这些资金没地方可去。"